9月20日,由《财资》(The Asset)主办的“第十八届亚洲债券市场峰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中诚信亚太代表受邀出席“在转型时代寻求机会”圆桌环节并作重点发言。本届峰会汇聚行业专家,围绕固收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前景展望展开讨论,来自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投资人、发行人等嘉宾和代表参与了此次峰会,为债券市场的最新动态趋势及热点话题提供专业见解。
圆桌讨论“在转型时代寻求机会”
圆桌讨论由《财资》总编辑Danie Yu主持,中诚信亚太评级总监胡辰雯受邀出席,与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与区域合作部顾问Satoru Yamadera,穆迪投资者服务董事总经理Gary Lau,宏利投资管理大中华区固定收益研究主管Judy Kwok围绕具备前景的投资方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方向、未来12个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关注等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与解析。
中诚信亚太评级总监胡辰雯
胡辰雯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弱复苏趋势,在流动性支撑下境内债券市场融资有所修复,而境外债券市场仍然低迷。目前宏观经济修复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挑战。监管部门继续将防范化解债市违约风险作为债务风险管理的底线。总体来看,关注以下风险点:一是关注房地产行业分化及向外传导的风险,二是关注地方政府结构性、区域性债务风险。
胡辰雯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仍较宽松。房地产优化政策更多针对仍存在较多限制政策的一线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低能级城市后续政策空间较为有限。商品房销售额及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均有所弱化。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加大背景下的预期转弱与信心不足是制约行业复苏的核心因素。行业底部修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时间将取决于:经济复苏进程、核心城市房地产优化政策落地时间、政策力度以及落地后对市场信心及需求的提振效果。从竞争格局来看,在行业弱修复的市场环境下,头部央国企成为行业销售及投资主力的行业竞争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国资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商销售业绩有所提升,而民营企业则呈现下降趋势,体现出头部央国企开发商在下行周期中的韧性,房地产销量主力已由民企向国企转换。目前中资房企境外债市场仍处于停滞状态;而房企在境内债券市场保持一定的发行量,但以央国企为主,民营房企发债融资仍较为困难,且二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筑底过程中,仍需关注到期债务较大的民营房企流动性风险。短期内尾部房企资金面或仍面临一定压力,前期发生境内外债券展期、境外债券违约等房企再融资风险依旧较高。
胡辰雯指出,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疲软、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受限,城投企业政府回款受到一定限制。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剔除去年留抵退税影响后同比下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5%。反映出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持续疲弱,土地市场量价齐跌,年内财政收入恢复仍面临较大挑战。并且,在隐性债务化解提速、非标违约等信用事件逐渐常态化的背景下,城投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进一步受限,筹资表现区域分化显著,弱区域再融资持续承压。叠加年内城投债到期及回售规模持续较高,特别是弱区域的高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升还本付息压力,城投企业债务滚动压力凸显。此外,近年来部分城投企业流动性风险不断暴露,特别是对于财政实力不强、债务负担重、自身金融资源较弱的区域风险事件频发,非标违约、商票逾期和债券技术性违约等城投负面事件的暴露逐渐趋于常态化。并且发生风险事件的城投行政层级逐渐呈现由区、县级城投向地市级或省级城投扩散蔓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