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財資》(The Asset)主辦的“第十八屆亞洲債券市場峰會”在香港成功舉辦,中誠信亞太代表受邀出席“在轉型時代尋求機會”圓桌環節並作重點發言。本屆峰會匯聚行業專家,圍繞固收市場的挑戰和機遇、前景展望展開討論,來自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投資人、發行人等嘉賓和代表參與了此次峰會,為債券市場的最新動態趨勢及熱點話題提供專業見解。
圓桌討論“在轉型時代尋求機會”
圓桌討論由《財資》總編輯Danie Yu主持,中誠信亞太評級總監胡辰雯受邀出席,與亞洲開發銀行經濟研究與區域合作部顧問Satoru Yamadera,穆迪投資者服務董事總經理Gary Lau,宏利投資管理大中華區固定收益研究主管Judy Kwok圍繞具備前景的投資方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展方向、未來12個月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投資者對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關注等議題展開了深度探討與解析。
中誠信亞太評級總監胡辰雯
胡辰雯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呈現弱覆蘇趨勢,在流動性支撐下境內債券市場融資有所修覆,而境外債券市場仍然低迷。目前宏觀經濟修覆仍面臨外部環境覆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挑戰。監管部門繼續將防範化解債市違約風險作為債務風險管理的底線。總體來看,關注以下風險點:一是關注房地產行業分化及向外傳導的風險,二是關注地方政府結構性、區域性債務風險。
胡辰雯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仍較寬松。房地產優化政策更多針對仍存在較多限制政策的一線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低能級城市後續政策空間較為有限。商品房銷售額及房地產開發投資表現均有所弱化。經濟覆蘇進程不確定性加大背景下的預期轉弱與信心不足是制約行業覆蘇的核心因素。行業底部修覆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持續時間將取決於:經濟覆蘇進程、核心城市房地產優化政策落地時間、政策力度以及落地後對市場信心及需求的提振效果。從競爭格局來看,在行業弱修覆的市場環境下,頭部央國企成為行業銷售及投資主力的行業競爭格局短期不會改變。國資背景的房地產開發商銷售業績有所提升,而民營企業則呈現下降趨勢,體現出頭部央國企開發商在下行周期中的韌性,房地產銷量主力已由民企向國企轉換。目前中資房企境外債市場仍處於停滯狀態;而房企在境內債券市場保持一定的發行量,但以央國企為主,民營房企發債融資仍較為困難,且二級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行業築底過程中,仍需關注到期債務較大的民營房企流動性風險。短期內尾部房企資金面或仍面臨一定壓力,前期發生境內外債券展期、境外債券違約等房企再融資風險依舊較高。
胡辰雯指出,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長不及預期、房地產行業疲軟、土地市場持續低迷,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受限,城投企業政府回款受到一定限制。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剔除去年留抵退稅影響後同比下降,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5%。反映出二季度以來經濟修覆持續疲弱,土地市場量價齊跌,年內財政收入恢覆仍面臨較大挑戰。並且,在隱性債務化解提速、非標違約等信用事件逐漸常態化的背景下,城投企業外部融資渠道進一步受限,籌資表現區域分化顯著,弱區域再融資持續承壓。疊加年內城投債到期及回售規模持續較高,特別是弱區域的高融資成本進一步推升還本付息壓力,城投企業債務滾動壓力凸顯。此外,近年來部分城投企業流動性風險不斷暴露,特別是對於財政實力不強、債務負擔重、自身金融資源較弱的區域風險事件頻發,非標違約、商票逾期和債券技術性違約等城投負面事件的暴露逐漸趨於常態化。並且發生風險事件的城投行政層級逐漸呈現由區、縣級城投向地市級或省級城投擴散蔓延的趨勢。